来源: | 日期:2014-09-28 | 浏览量:2770 |
在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,环境污染、资源紧缺却成为越来越迫在眉睫的问题,笼罩大半个中国的雾霾和全面泛滥的水污染让我们几近成为「环境难民」,不光中国,全世界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环境问题。面对这样一个共同的切肤之痛,第四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特设了一场跨宗教对话,邀请不同宗教的研究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,阐述宗教与环境保护的关系,旨在寻找思想共鸣,引导青年共同追求一个更美好的社会。
每个人都有责任尊重自然 香港中文大学的印度教学者史蒂文·马修斯表示,从印度教的观点来看,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,而环境污染其实是人类内在的问题,即使人们行为上采用了各种方式和技术保护环境,但如果内心不清净,污染及浪费问题仍然会存在。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尊重大自然,过简单的生活,正如圣雄甘地所说「地球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,却满足不了我们的贪婪」。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晓红提出,现代文明是西方的基督教信仰中孵化出来的,它是社会责任感的信仰基础。基督教认为世界的主人不是人类,而是神,人类只是管家。如何做好这个管家,首先需要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,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滥用自然。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哲学系的肖伟乐博士回应说,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类似,其核心也是真主独一,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真主安拉创造的,人类并不是天地的主人,人只是担任代理人的角色。人类要管理好地球上的资源,禁止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,做到不过分和可持续。 美国资深翻译家和藏传佛教研究者亚历山大· 伯金则从宗教对比的角度指出,佛教相信轮回,认为人们所食用的动物很可能就是宗教很多世前的父母;儒家也因为不忍而是「君子远庖厨」;印度教则认为肉食不净,对人的身心有害;其它宗教也认为上帝创造各种生物让人类享用但不是滥用。因此现代人的责任应该是:从现在开始,改变以前的思维和行为习惯。
不要过分不要贪婪 藏传佛教学者索达吉堪布以大乘佛法来谈环保。他指出,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很多,但究其根源,主要是人类的贪欲膨胀,带来了可怕的资源损耗。 「每一个人在以前的生活中都犯过不同的错误,我们现在要去思考,我们将来的生活当中每一个要发挥什么杨的作用?不同的宗教没有必要在各自的教义上进行辩论,而应该带着求同存异的精神,寻找保护环境、履行各自社会责任的路径。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,每一个人都应该反省:我们有必要纵容贪欲吗?如果没必要,那是沿着错误的路继续走下去,还是另换一条路?我们若在这方面没思考过,不管有多少物质享受,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。」索达吉堪布说。
|
||||
上一篇:转载香港商报:第四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——… | 下一篇:转载香港商报:专访索达吉堪布——批评是让人… | 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