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喂——!我在吗?”
  来源:缘起赞沙龙 日期:2017-11-09 浏览量:1242
By 圆涛
       这几天早上一觉醒来,心底里喊了三声“喇嘛钦”,然后就不再念《百字明》了。
 
我在哪?我是谁?
       为什么不再念《百字明》?找“我”要紧。学习了《缘起赞》后,我一起床就开始到处找“我”。
       我摸摸自己的眼睛、耳朵、鼻子,五蕴好像都还在;我起床跑到镜子前,看到熟悉的“我”在挤眉弄眼,那个调皮的影像不是别人,还是“我”;我煮着早餐,刻意把滚烫的水弹到裸露的手上,“痛——!”我呲牙咧嘴地跳开,这还是“我”嘛!
       孩子在叫:“妈妈,早餐煮好了没?”我激动地回应:“好了!好了!”
       呀,我就是我嘛!孩子不还认得我这个妈吗?观待“受想行识”,我五蕴俱在!哈哈,我好开心。
       可是声音甜美、讲课好听的法师却告诉我:“佛陀说了,无‘我’存在。”然后她把一堆的论说像音乐一样送进我的耳膜。
       我顿时懵了。法师宣说着“飞矢不动”悖论、无分微尘理论、其他智者的迷惑、四圣谛(苦集灭道)、佛陀的“智慧、慈悲、力量”三品格,无非想告诉我们:世界欺骗了我们,唯有佛陀无欺。
 
世界欺骗了我们?
       连“我”都不存在,什么都不是实有的,而我们却一直把很多东西执著为实有。难道不是被欺骗了吗?
       有人说:“扯淡!该干嘛去干嘛,尽谈空洞的东西。”
       我突然在这吼声中觉醒,我的确不在了,每一分秒的我都在逝去。每一个细胞的改变、失去或增加,都在改变着原来的我,连面对这样的吼叫我也不再生气。
       我再跑到镜子前看看:早上照镜的“我”已不存在了。站在镜前的“我”其实也不是“我”了,无论内在与外在,我都在改变。
       也就是说,“我”是分世俗谛和胜义谛的。
       即便是世俗谛的我,也仅是假合而存在的,一个为了让人区分的标识,相较你、他、他们观待而出现。像河流一样的你、我,也是如同河流一样无有自性。
       河流在昨天、今天、明天看似没有分别,可是,每一分秒无法再分的水都是不一样的,我们人也一样。所以,“我”是无自性的,也是缘起法。
       这就是佛陀想告诉我们的无欺事实:凡是缘起,皆是空性。
       思路整理到这里,突然也就理解了“物质十大悖论”之说。既然体积、形状、运动、位移、方向、发射、定向堆积上、大小上、质碍上、多属性上都是悖论,那得出的“飞矢不动论”肯定就是错误的。如果假定的论据都是错的,那么怎么能支撑论点呢?
 
这不是你的孩子?
       再举一例证明无“我”的存在。既然“我不是我”,也可以“他不是他”,更可以说“孩子不是你的孩子”。
       “这是我的孩子。”母亲们从怀孕到孩子出生,会一直坚定不移地告诉她认识的人。
因此,认识的人都知道:这的确是这位母亲的孩子。
       可不是嘛,出生证、户口本都可以证明。
       既然法律认定,亲朋认可,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?
       “不,这不是你的孩子。”有一种声音在耳边炸响!这是启用正理观察后的声音。
       怎么理解?从受精卵胚胎到现在这个高高大大的样子,哪个是你当初认为的孩子呢?无论内外,这孩子每一刻都在变化,这与“飞矢”还不一样,这在体积、形状、运动、位移、方向、发射、定向堆积上、大小上、质碍上、多属性上都不一样,这就更无懈可击了!他(她)每一刻的变化都在说明一个问题:他(她)是一个变化体、运动体,他(她)具有空性缘起理,无有自性,他(她)自己都不能把自己据为实有,那父母就更不能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据为实有了。
       这个理论告诉我们,对孩子不能那么执著,否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,对自己和孩子都容易构成伤害。
       我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。一个妈妈对儿子一往情深,一直到孩子结婚生子,都离不开孩子。她照顾儿子的一切,晚上还给儿子盖被子,亲吻儿子的面颊。媳妇终于忍不住了,要和她儿子离婚,媳妇说: “这是你的儿子,不是我的丈夫。”她们各自把这个男人执为己有,结果可想而知:不欢而散。
       婆婆啊,你不是你,孩子不是孩子,别再执为己有啦。儿子啊,媳妇啊,你们都不是你们自己,在变化中安立自己的角色,方为正确。
 
“我执”会带来什么?
       一个人,对任何事物、情感都不能执著,执著会带来烦恼和危害。佛陀说任何执著都是无明的一种体现,都是贪嗔痴的根源。
       你执著于地位,就会不顾尊严想尽一切办法去高攀;你执著于财富,就会不惜舍弃身体、名誉、人格去谋取争夺;你执著于感情,就会糊涂得不顾自己的自尊、生命、钱财去追求;你对财物执著,换来的只能是亲友间的感情破裂、轮回痛苦……一切贪嗔痴都诞生于执著,执著有时候伤害了自己,有时候伤害了他人,有时候两败俱伤!付出的代价极为惨痛。
       你问问自己有无执著?这种执著给你带来了什么?
 
“无我”会带来什么?
       佛说:“无我”吧,它会给你带来安乐。
       佛陀不反对我们执著地关爱众生。因为这种利他的思想可以打破我执的牢笼,回归“无我”的真相。
       凡事以“我”为中心,人就很容易自私自利,自私自利就会陷入一种狭隘的心态,心胸狭隘,就会斤斤计较,与人论短长。这不但会堕入轮回,也会陷入现世的六道轮回之苦:苦苦、坏苦、行苦——内心煎熬如活在地狱;可怜兮兮如落入旁生;贪欲炽盛如饿鬼;嗔妒强烈如转生非天;贪图享乐如成为天人。
       为什么无“我”可以带来安乐?因为无“我”可以断除烦恼。
       贪嗔痴是烦恼的发源地,而执著又是贪嗔痴的发源地。打破我执和我所执,就斩断了烦恼的根源,从而断除了无明啊!
 
如何做到“无我”?
       如何做到“无我”呢?诚如佛陀所说,利益众生有助于证得“无我”空性。
       当你的心里时时想着众生时,当你为众生身体力行地服务时,你就慢慢地远离了我执,寂灭了“贪嗔痴慢疑”。特雷莎修女、曼德拉与一些高僧大德们看似过着苦行僧的生活,但他们的内心是快乐的,他们的心里装着众生。他们用一生的时间,挑起了拯救众生的重任,赢得了世人对他们的尊重与爱戴。    
       索达吉堪布上师曾说:“利他理念最有价值。现在,人生存的目标各不相同,但若只是一味追求外在的物质,内心充斥着自私自利,就算生活条件再好、世界变得再美丽,一切的一切也无有任何实义。”     
       法王如意宝曾说过:“虽然以前曾感受过痛苦和快乐,但这些与晚上的梦已经没有任何差别。昨天发生过的事情,昨天晚上的梦,这二者在当时确实曾经存在过痛苦和安乐,但是今天我去观察,原来自己曾受过的痛苦和快乐,现在看起来都是无利无害的,犹如空中鸟迹,一点儿都不存在了。”     
       我不再去寻找有无我了。假如世界欺骗了我,也不必悲伤,我还有闻思修行的机会,还有考察和践行“无我”的机会,还有依止上师的机会,还有学习佛陀无欺智慧与悲心的机会。今后醒来,第一件事还是呼唤“喇嘛钦”,还是诚念《百字明》。     
       法师说:“得真理者得快乐。”嗯,闻思的确快乐,修行也快乐,心也开始体会到快乐啦!
上一篇:不退转的智信 下一篇: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
Copyright © 2009-2013 www.wybuddhis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友情链接:智悲佛网   索达吉堪布新浪微博   索达吉堪布官方博客   索达吉藏文化博客   智悲德育网   香港教育学院
本站转载的文章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,请邮件到wybuddhist@163.com告知,我们立即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