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简体中文版       繁體中文版      English   

佛学研究

佛学论文

网站首页 > 佛教研究 > 佛学论文
悄悄潜伏的贼
来源: 日期:2018-02-14 浏览量:2497

释圆祥

引言

如果有贼光临,我们该怎么办呢?他悄悄潜伏,不被我们轻易发觉……危险在身边,我们茫然不知……所以我们要有明亮的眼睛、敏锐的嗅觉,随时明了他的存在和一举一动。

接下来呢? 我们是拿着棍棒将他驱逐?还是向窗外扔出SOS纸片期待外援?或者您够勇敢,干脆镇定地说:“君请出吧!”或是与他和颜悦色地交谈,给他讲因果、佛法的道理,令他向善?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第一反应,并做出不同的抉择。您,会是哪一种呢?

正文

本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:

一、谁偷走了我们的和睦?

世间有俗语名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,可见人们都明白“和合”的重要,它不仅是文明的象征,更是成事的好缘起。佛陀教化弟子,也将僧众和合放在重要的位置。但是,我们经常看到朋友、亲人、同事、路人之间,饭店、菜摊、公车、办公室之中存在各种争吵。自认占理的一方振振有词,感到委屈的人咬牙切齿、愤愤难平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快餐时代,人们的生活节奏愈加快速,浮躁的心很难平静,曾经的好脾气变得一点即爆。到底是谁,偷走了人们之间的和睦?

(一)嗔恨大贼

用世间的标准来看,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摩擦,或因为性格、误解,或因为竞争、压力,或因为思想的错位等等。人们会为自己不能与别人相亲相爱找尽借口。所以,洞悉一切的阿秋法王圆寂前谆谆教诲:佛弟子,您们以后要和睦相处,如果我们不能立即爱别人,也至少做到不在言行上做违背和睦的事。都是凡夫时,哪有对和错?不过是无明对无明,可怜对可怜!何况对任何人的指责和抱怨都是嗔恨的一种,是毁自己善根和福报的。牢记!牢记!

是的,没有对错,只是嗔恨。

在《俱舍论》中,嗔恨的定义是:使身心热恼,起诸恶业者。它明确被标注为六大根本烦恼之一,同时也是十不善业的一种,更被列入赫赫有名的三毒行列。它是第一只悄悄潜伏在我们凡夫相续中的大贼。

但凡修行人都非常清楚火烧功德林的道理。《佛遗教经》云:嗔心甚于猛火,常当防护。无令得入。劫功德贼。无过嗔恚。而且它看上去是如此明显的不善和烦恼,如同举着明刀明枪的抢劫者,而非猥琐蒙面的窃取者。按常理,它应该最容易被辨别,无论我方的力量强弱,至少我们能做到与之直面对治。但是不然。它其实有一身隐形衣,兼具危险性。他强悍,并且狡诈,可以把自己很巧妙地藏在诸多烦恼的背后。

比如上班高峰,人们在车水马龙中与时间赛跑。绿灯亮起,正欲起步,车身一震,追尾!胸中无名火起!转脸面对那位楚楚惹人怜的菜鸟,您本能显示着绅士风度。此时您心里真正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呢?或者只有您自己才悉数了知!在等待4S店和保险公司到来的过程中,抖动的双腿和偷睨表针的眼神掩饰不住您镇定之下的焦恼。此时您的心中可能有自责,但更多的是如星星之火的嗔恨,它被您以多生累劫练就的从容潜意识地隐藏于西装革履之下。可怕的是,您还没有发觉,因为您的心总是游走于表现的外境,并不善于观察细微的自心。

(二)嫉妒小偷

更可怕的是,嗔恨并非独来独往,而是同伙不鲜。其中傲慢与嫉妒也极其擅长隐匿术,这一对如同孪生兄弟般的烦恼小偷,貌似懦弱,总是静无声息、令您不觉,却伺机行动,给您带来致命的危害。

比如此君,守在肇事现场,不经意审视对方的座驾:哇!竟是自己的梦寐款!或者此时,那位美女驾主的身畔,出现了一位翩翩使者,瞬间毁坏了所有浪漫幻想的美梦。此时,嫉妒的小偷已经呲牙咧嘴爬上他的心间。而他镇定自若,表情恬淡,浑然无觉。善变的心开始观想如何在保险公司那里得到补偿了。

嫉妒,被定义为不能忍受他人之圆满,亦属于嗔恚的范畴。虽然是小烦恼的法,它不及嗔恨那么来得猛烈,但同样不可小觑!看,佛经中的公案:某人出生,时值村里捕鱼不成。家境贫寒,母亲携其乞讨无食。后出家证道。佛陀开示:因其前世嫉妒,导致不止自己贫寒,连乞讨亦不能成办,甚至连累母亲和村落众人都缺少受用。可见嫉妒的厉害和危害!

(三)傲慢隐君子

再回到车祸的情景,正被嫉妒折磨的某君忽然发现对方高大帅的外壳下,有山寨版的名牌显露端倪,他的嘴角,不禁滑过令人难以觉察的嘲弄,适才懈怠的脊背,顷刻挺如水杉。重拾信心的他并不知道,黑暗中,傲慢的隐君子已悄然来临,此时已露闪闪獠牙。

藏地有俗语傲慢的高山留不住功德的水,有部认为, 慢是认为自己的种姓与功德高人一筹、胜人一筹的傲气。可见它不仅仅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,更附加了外在的表现。细心的旁人可以从其言谈举止中,嗅出其由内而外散发的之味道。

《俱舍论》中,慢被分为七类或九类。而七慢包括:傲慢、过慢、慢过慢、我慢、增上慢、卑慢、邪慢。其中由比较而形成的慢心包括:傲慢、过慢、慢过慢、卑慢。比如心里想,与下者相比我更胜一筹的自满之心为傲慢;认为我已胜过了与自己同等者为过慢;认为在其他殊胜者当中,我更高一筹为慢过慢;认为自己与特别优秀者比起来略显低下,但自己还是很了不起,是为卑慢。仅从这几个概念就可以看出,慢的深处,是我执的味道。

它们隐藏得很有技巧:

比如我们偶尔考了高分,不禁沾沾自喜。世间 谦虚是美德的教育令我们极力收敛、抑制张扬,但内心仍然非常开心,悄悄为自己做种种随喜和奖励,甚至通过微信或另外的方式大肆宣扬。此时,我们以为与傲慢绝缘,因为我们自以为了达自心,或者深信自己呈现给外界的形象,被自己的种种表演迷惑。

但是您发现了吗?傲慢,可不是容易对治的敌人。您每对那所谓的分数起一丝的执着,内心的傲慢就会增加一分。当您极力收敛时,可能会难以觉察;但当您不经意去除伪装,您的字里行间、声调语气,甚至微扬的下巴、眼角眉梢,都会暴露您修行的真相。

弘一大师曾说:贡高我慢者,总由我执深故,横起斯病,为大道之重障!所以,除非您彻断我执,对所历之事无任何执着。无论外界是赞是毁,您都泰然处之,如若旁人,所有的表演,只是您兴之所至的游舞。那时,您才能真正从高处看清——那面上师示现的小镜子和里面的自己。那一刻,您才可能与傲慢真正绝交,永无瓜葛。

您扪心自问,做到了几分?

二、盗贼如何得逞?

上面次第出现的嗔恨、嫉妒、傲慢三位何以为?《入行论》中云:惑贼不正知,尾随念失后,盗昔所聚福,令堕诸恶趣。因缺少正知,烦恼贼在人们的正念退失后立即窜入,盗走人们以前宿世所聚集之福德,使人们在毫无察觉中,堕向地狱。因其行,故称为贼。

(一)贼从何而来?

那么,烦恼的大贼到底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?《俱舍论》 就烦恼生起的次第立颂曰:“痴中生疑后邪见,坏聚边执戒见取,尔后则于自之见,生起贪慢于他见,嗔恚如是依次生。”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,加上生来没有遇到正法,而更多地接触了一些邪知邪见,导致我们不相信因果、三宝、前生后世等诸多真理。我们一直深信,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心识、感知等,包括由它们组成的这个活生生的”——我的身体、我的心、我的名字都是真实的存在!我们由此在意我们的苦乐感受,认为只要快乐,就一切OK。我们虽然不拒绝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,但我们在关键时刻,还是会从内心深处首先想着自己。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固执己见、深信不疑,从不轻易接受任何其他的说法,甚至认为与自己看到听到学到的观点不同,便属于异类。由此,我们在反驳中产生嗔心。

(二)破析贼人手法

虽然这种次第并不决定,但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。嗔恚作为三位头号贼首之一,它根本的来源是无明。而产生它们的根本原因有三:由具尚未断随眠,境住非理之作意。比如车祸现场的某君,嗔恨在他未觉时已生。根本原因是:首先, 他累世没有好好修习过,未从相续中断除随眠的种子。即使他受过良好的教育,但他的修养不足以降伏烦恼。其次,因为烦恼的对境现前,好比不经意撒下的种子恰好值遇肥沃的土壤、适宜的阳光和空气,蠢蠢发芽是它本能的选 择。当爱车被撞,心仪的美女和可憎的假想敌陆续出现, 嗔恨、傲慢、嫉妒应景而生;第三,因为此君相续中的非理作意已经根深蒂固,长久的串习,使他看不清世界的真相。比如他只看到美丽的外表,却看不到本质的不净,轻易生贪。他不知道无常才是万物的本来面目,当事故发生时不能泰然处之。他以为这些豪车名牌等资具受用足以为他带来快乐,殊不知苦才是真相。由此诸多原因,导致烦恼的大贼小偷们频频登场、兴风作浪。

三、俱舍教你天下无贼

1.三乘妙法抓小贼

我们已经发现贼从哪里来、他隐藏的方式及作案的特点, 接下来,我们不能坐以待毙,要马上开启智慧,在心里翻书找对策。看,三乘佛法自有抓贼妙招:大乘教我们先如理闻思,引发正见,断除非理作意;小乘教我们远离外境,离俗世,谴分别;而密乘干脆让我们直面烦恼,再将其转为道用。

笔者认为,对于初学者,更适合有部宗的方法。总的原则是:守戒具足闻思慧,极为精勤而修行。具身与心二远离,即身体远离愦闹、内心远离妄念时,我们才堪为修行之法器,具足修行圆满的可能性。接下来断非理作意,最后从根本上断除烦恼的种子。

因为对境现前时,对初学者而言对治颇难。这便是大多数修行人要远离喧嚣都市,移居幽静山林的原因。我们弃离了奢华,来到寂静的喇荣,以菲薄法衣、粗粝斋食、简陋床榻为满足,通过闻思修行,令我们脆弱的心一点点变得堪能。当具备了如上所述的四圣种姓,我们才可能首先从基本的衣、食、住三方面具足对贪爱根源的对治,成为知足少欲的人。接下来通过闻思修行,才可能对我见、坏聚见等产生对治力,从而逐渐将我执斩草除根。

而生活在都市的居士们,若在自己家中修建一个庄严的佛堂,假日里关上房门,关掉手机,一样可以暂时令身体远离愦闹。因为居士需要接触社会大众,所以更重要的是行走喧闹而心若止水,灯红酒绿而不为所动。保持一颗知足少欲的心,才能成为清净的法器。

2.驱贼的根本是心

佛陀传讲八万四千法门,观待众生不同的根基,各有密意。但无论您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何种选择,断贪也好、非理作意也罢,还是密宗甚深的窍诀,我们都应该深刻体会麦彭仁波切教导弟子的话:外观百法,不如内观一心。无论是嗔恨、嫉妒还是傲慢,这些为数不多的大贼小偷们,足以悄悄偷走我们的善良、正义和修行,把我们狠狠捆缚在轮回里。如果不常细观自心,觉察尚艰,何谈对治!

莲花生大士教导我们:修行人应当像个跛子般,安坐在那里,不要到处攀缘乱跑,要让自己的身心安定下来。身心安定,才能静观自心;静观自心,才能擅长发现;发现之后,方可对治。

所以当我们做到了法器清净,就要依于佛道真正趋入修法。而修法需要的是止观双运——不仅要修寂止,同时要修胜观,二者缺一不可。这些修法在《俱舍论》中能找到详尽的论述。

我们庆幸通过闻思和上师的教言了知这一切,我们在理论上通达如流,但遇到问题时却不愿对治,轻易败给我们所谓的委屈苦恼等各种感受,它们都是我执的异名词。于是,我们就真正输给了那些潜伏的贼。如果我们仅将学到的理论,用于发现、剖析他人的问题,那么我们的修行,已经落入了烦恼大贼的陷阱,只能举手投降。

问题如此严重!至此,您决定好了吗?驱贼的方法,从哪里开始?您是要直面,还是要技巧,您是要以暴制暴,还是温言劝导?无论如何,不同的您,会得到不同的启发吧?

四、总结

《俱舍论》被公认为是一部共同乘论典,通过学习才发现,它不仅如此,更是修学菩萨乘甚至是金刚乘的基础。须知有情轮转世间是由业惑,而业由惑造。佛陀教导阿毗达磨的目的,就是为了教导我们如何观修,从而断除这轮转之源——烦恼。当看到周围的人烦恼来袭,一方面我们应观察自心,同时祈祷他们能当下剖析看清烦恼的来处,以积极的心态去对治,而不是任由情绪牵着鼻子走。最现行的方法,是放下对自我感受的执着。

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:各种烦恼里让你稳输不赢的就是两种:傲慢与忌妒。傲慢是非常复杂特别的情绪,拥有这样情绪的人非常没有安全感,心胸狭窄封闭,且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的伤害,它是使我们失控的情绪之源,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幻相,往往会控制了我们而造作过患……

若每个人都通过如理观修,将心量放宽,那么不论怎样的对境现前,无论怎样的大贼小偷现前,当下就能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对治之道,迅速驱之于无形。如此,天下无贼,一派太平。应人心感召,草木大地空气流水因此显露别样的生机,娑婆也变成了极乐。

  

参考文献

[1]《俱舍论释》[M].洛德旺波尊者,索达吉堪布。

[2]《入菩萨行论善说海》[M].寂天菩萨,索达吉堪布。

[3]《大圆满直指心性》《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论藏》[M].全知麦彭仁波切,索达吉堪布。

[4]《弘一大师讲佛》[M].弘一大师北京:九洲出版社。

[5]《莲花生大士全传》[M].吉噶丘突仁波切,堪布觉嵋桑度,喇嘛扎西爹列,喇嘛听 列.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。

[6]《佛学大辞典》[M].丁福保,上海佛学书局。

上一篇:论一切显现法即是中观的所破 下一篇:菩萨戒在中国汉地的传续
Copyright © 2013-2015 www.wybuddhis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友情链接: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   国际佛学网   智悲德育网   香港教育学院
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   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   索达吉藏文化博客
本站转载的文章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,请邮件到wybuddhist@163.com告知,我们立即删除